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双重压力,上海近期本土新冠疫情有所反复,防控工作压力陡增。浦东疾控中心作为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的实习实践基地,在当下特殊时期提议招募部分学生加入疫情流调防疫队伍。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团总支书记赵乐宏老师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请缨带队支援,于当晚就完成志愿者队伍的招募与培训工作,第二天一早便带队出征浦东疾控中心。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高校于3月14日开始校园严格管理,一方面浦东疾控中心流调需求激增,急需大量志愿者,另一方面校园严格管理后志愿者不能往返学校。赵老师毅然决然地决定带领队伍在浦东疾控实行闭环管理,和29名志愿者同学们同吃、同住、同服务,奋战在新区疾控中心大楼里,成为一名“逆行者”。
为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共青团员生力军作用,发挥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赵老师带领志愿者团队于3月16日成立上海健康医学院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时团支部,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用青年人的自信、担当、作为,为坚决遏制新冠疫情扩散贡献青春力量。
3月18日,赵老师家所在的小区也进入封闭状态,他只能匆匆和家人视频互报平安,然后转身回到志愿者岗位,继续坚守自己的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当他在志愿者流调过程中得知一名密接人员因疫情管控无法离开医院,家中又有年迈的老人急需照顾时,他耐心地安抚对方情绪后,立即联系该人员所在小区街道,并向相关部门反映、协调。直到得知街道人员上门查看后,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在疾控中心带领团队完成志愿服务的同时,赵老师还心系准封闭管理期的留校学生,坚守职责、主动作为,认真完成一位专职辅导员带班的工作,每天完成信息上报、收集同学们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协调校内学生工作、做好学生心理安抚等等,切实解决同学们在住宿、餐饮、快递和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在疾控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有很多暖心的小故事,他了解到熊自强、沈允普两位志愿者和留校学生张何祎都在3月20日过生日,于是借“生日会”策划了题为“在战‘疫’里谱写‘大写的青春’”的上海浦东疾控中心--健康与公卫学院线上疫情防控跨年级思政大课。采用线上多会场的形式,以疫情防控中彰显的上海健康医学院浦东疾控中心的志愿精神作为最生动的教材,充分利用思政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激发公共卫生学院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心怀感恩与大爱,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各项防控措施,保护个人健康,守护校园平安,众志成城,携手战疫。同时,也为同学们在这特殊时期过了一次难忘的生日会。
据悉,赵老师所带领的这支志愿团队,承担了新冠相关风险人员流行病电话调查、密接及次密接者信息汇总并同步至联防联控平台、疫情信息整理、隔离点跨区及跨省协查工作等工作,截止到3月22日,总志愿时长超3345小时,完成电话流调共计超3950人次,接转外区密接与次密接共计约7550次,二次密接审核共计约2850次,密接与次密接派单共计约11200次,日均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在已经连续奋战15天的情况下,他们依旧继续坚守在浦东疾控,为做好“抗疫”战场上默默坚守的“侦察兵”,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