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停歇——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点燃创新火花、激发创业活力

发布者:公卫学院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5-01浏览次数:94


  新时代大学生注重培养,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不断从中探索,尤其在疫情期间,全体老师都投入到指导学生创新项目的工作中来,也是与学生思想交流、深入了解的一个过程。此次,共有29支队伍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还有各类学科竞赛,获得校级佳绩,在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上实现了突破。今年,学院还承办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学生们在疫情期间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找准了努力的方向。

1 学院学生报名竞赛项目情况

序号

比赛项目

参赛队伍

院内成绩

校内成绩

1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与创业”

13

一等奖1

二等奖2

三等奖5

二等奖1

三等奖1

2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9

一等奖1

二等奖2

三等奖5

国家级项目1

上海市项目2

3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8

-

二等奖1

4

上海市商业精英挑战赛

2

-

一等奖1

二等奖1


 表2 校内所获荣誉

序号

项目名称

参赛项目

所获荣誉

指导老师

1

看菜下饭”APP——校园食堂点餐与营养分析系统调研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国家级项目

曲春波

2

健康常在APP“销”有营色——实现生鲜销售营养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上海市级项目

曲春波

3

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与网络环境的关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上海市级项目

张蕊

4

医生小秘书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与创业”

校二等奖

胥吟宪

5

新式防脊柱问题智能座椅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与创业”

校三等奖

赵乐宏

6

5G互联网加心肺复苏CPR+AED科普机器人推广应用与产业化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校二等奖

那立欣、王欣国

7

美善品

上海商业精英挑战赛

校一等奖

邱晨、

阮俊斌

8

CPR+AED科普机器人

上海商业精英挑战赛

校三等奖

赵乐宏、阮俊斌


一、以项目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

教育和引导学生多方面领悟创新创业的深刻内涵,鼓励学生创造性投身于各创新创业大赛和实践活动中,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为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胥吟宪作为学院的科研助理,同时也是学院负责创新创业工作的成员之一。疫情后,他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联络、筹办各类院赛,注入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项目中。他能够感受到,疫情期间学生会有迷茫,因不能面对面教授,通常会与学生进行语音、会议在线。胥老师除了指导自己的项目外,也经常与其他项目的师生沟通交流,把自己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通过他的努力,“医生小秘书”项目夺得了校级二等奖并晋级上海市市赛,这也是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在创新创业市级比赛零的突破。

为助力我院学生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赛作品孵化计划,引导和激励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那立欣副院长与王欣国老师带队走访上海国心康安全技术中心进行院企合作、产品应用与推广事宜。了解到上海国心康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心肺复苏CPR+AED科普机器人,致力于科普推广公益项目,在社区和企事业“公益急救科普”方面具有多年的推广经验,尤其是其发明的CPR+AED科普机器人融合了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是影音媒体一体化、寓教于乐的科教机器智能机器人。企业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完善产品、扩大推广应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学院组织了由王雨叶、何月茹、宋鋆沂和张伟航四名2020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与企业共同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那立欣、王欣国两位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围绕CPR+AED科普机器人的功能优化、校园推广、走进社区等进行思维碰撞,校内创新创业团队合力撰写了创新计划申报书,经过专家评审,目前已进入校内赛路演阶段。接下来,CPR+AED科普机器人创新创业团队将继续聚焦需求、凝练特色、不断完善,争取不断积累经验,为我国心肺复苏技术的推广和产品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这个项目还在学校的“上海市商业精英赛挑战赛”上所使用,辅导员赵乐宏老师带队“心肺复苏CPR+AED科普机器人产品介绍”,将这款机器拟做出口商销售至国外,获校三等奖的好成绩。

专业主任曲春波副教授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结合专业知识给学生做创新指导,共计312名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因为有着敏锐的行业洞察力,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灵感和准确的市场判断。

二、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实践能力

新形势下,在青年成长成才中高校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夯实知识,在正确的方向上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在实践中不断发掘出创新的潜力。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与年轻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将创新的想法实施落实,从教育、学习、生活各方面潜移默化,能够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适应社会发展。在比赛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发展的功能。

邱晨老师作为学院的办公室主任,同样也非常关心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学生的内在综合素质决定了他们将来走出社会去工作去应对的一种能力。她除了指导了三创赛、挑战杯以及互联网+项目,她还合力指导一项上海商业精英赛。从团队组建、确定产品、写商业企划书、广告发布会到最后的商业谈判,全程陪伴着组员。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有针对性的产品,与公司沟通线下实地走访、学习,让学生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同时,她站在考官的角度,去反问团队,教会学生们多视角看待问题,并且多次视频会议让他们习惯正式谈判场合,做到临危不惧。最终,该项目获校内第一,目前正积极为市赛做冲刺。

张静怡老师从去年就指导团队关于“慢生活——慢性病人群生活方式调查及分析评估系统、不同时代中国餐饮文化的发展与特点”项目,持续更新不断优化。部分成员疫情期间一直在浦东疾控中心志愿服务,但晚上有空都会关心学生们的进度,给他们出谋划策。此外,她和邱晨老师一起指导孟欣怡团队(月简饮食;慢性病人群生活方式调查及分析评估系统),通过学生对于目前市场的分析找到突破口,再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方案,培养学生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办法的能力。

张蕊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在去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两组学生已和她就大创项目的想法做了初步沟通,并在去年12月份至今年1月份就项目设计和问卷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至少3次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指导。其他时间通过微信方式进行随时指导。

而刘春燕老师带队的是“食在健康”项目。由21级徐旻皓担任队长,本项目打破传统的按照食品原料及加工形式等进行分类的模式,根据特殊人群(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人、老人、孕妇)的生理需求特点、慢病人群等进行食品分类管理,赋予食品“精准”营养及“靶向干预”新理念。结合网络平台,开发营养到家APP,建立集营养科普,营养健康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及营养相关疾病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旨在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常态化开展,普及合理膳食等健康生活方式,完善食品安全基础上的精准营养,加强对营养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引导,提供高标准、高精度、高效率的全生命周期的营养健康服务,使其真正契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我国居民营养健康需求,切实推动合理膳食行动落地见效。



图为各位老师指导学生的各类记录

创新创业的品质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在教育培养学生时,学院会继续将培养学生不畏竞争的精神,勤奋求实的态度,坚定执着的意志作为首要任务,培养学生形成

畏难不怕苦的强韧精神,不断强大心理素质、保持良好心态,不断强化团队与协作意识。在鼓励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继续发挥高校教师的作用,团结所有力量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注入青春的活力。




Baidu
map